作为一个行业从业者,日常会关注到电商行业的一些变化,最近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多个平台宣布,重回“GMV逻辑”,宣布不再将“价格力”作为第一优先级。
看到后很惊讶,因为在618大家还在轰轰烈烈的打价格,现在突然就停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战略改变?又是什么促使它们做出了这个决定?未来的电商格局会是什么样?今天我将用8000字给大家讲清楚电商价格战背后的原因,以及为什么现在又要放弃价格战。
或许看完后,你就能够理解目前中国主流电商平台的焦虑、挣扎和困局,以及未来它们可能调整的方向。
1、首先我们看下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
618结束后,淘天集团召开了一场商家闭门会。会上宣布了一个决定:弱化以“五星价格力”为核心的逻辑的权重分配体系,改为以GMV(成交额)来进行分配。
这里多说一句,好多人不理解啥是“五星价格力”,“五星价格力”即是根据商品价格的市场竞争力给予1星到5星的评级,该评级将影响商品的搜索排名和流量分配。
说白了就是价格越犀利,获取流量的可能性越大。
7月初,抖音电商也调整经营目标优先级,宣布不再将“价格力”作为第一优先级,下半年将重点追求 GMV增长。就在前两周,拼多多也调整了业务重点,从追求商业化和“绝对低价”,转向将GMV增长列为第一目标。
三大电商平台在同一时间做出了相同的战略调整,抛弃“低价”,回归GMV的增长。那一定是遇到了什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卷不动了,另外个是卷价格已经不管用了。
战略调整发生在618大促结束后,本次618淘宝、天猫、抖音、拼多多、京东都将“低价”作为本次活动最大的宣传点,在价格上决一死战。
京东甚至将“又好又便宜”的口号改为“又便宜又好”,强调“低价”心智;拼多多上线了“自动跟价”功能,商家一旦开启,即意味着委托平台根据全网价格,在商家设置的可接受价格范围内自动改价,以保证其活动商品获得更大曝光,提升销量。
抖音也是一样,将更多的流量分配到价格更低的商品上,尽管商品内容做得好,但价格如果不给力,依然会被减少曝光。可以这样说,618作为各大电商平台“低价战略”的决战场,摩拳擦掌准备了半年,所有人都倾尽全力准备打好这一仗,但结果却不尽人意。
今年618期间,综合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额为7428亿元,而去年的数据是7987亿元,同比下降近7%。
而且周期还从之前的十几天拉长到一个月的时间,却出现了16年来618大促首次负增长。这是说的销售额还是行业中通用的GMV口径,既包括下单后未付款的部分,也包括退货退款的订单,换句话说,实收可能会更惨。抖音不是有一个卖服装的商家说,卖了1000万的货,结果退货率90%。
如果平台来出数的话,那就是GMV为1000万,实收100万,水分很大。就这个GMV还是各大电商平台疯狂补贴下带来的,这次618淘宝天猫投入了大量的大额券、品类券、会员券,在美妆护肤、运动户外等抖音优势类目砸下很多钱,并加大了百亿补贴等栏目的投入。投入了如此大的费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却带来这样的结果,给所有的电商平台泼了一盆冷水,也让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这样的价格战是否还有意义?
2、其实618之前各大电商平台的增速已经放缓
京东和天猫早就为了个位数的增长在苦苦挣扎,拼多多上半年每个季度的GMV 增速都在 30% 以下,618大促竞争对手强势投入,拼多多二季度的GMV增速低于一季度,而此前,拼多多长期保持了 40% 以上的 GMV 增速。再来看下抖音电商,去年的增长非常喜人。
今年以来,一二月份实现了5000亿的GMV,同比增速60%,三月同比增速则下滑到 40% 以下。二季度后,增速进一步跌至 30% 以内。2023 年时,抖音电商单月增速总体还能维持在 50% 以上。
今年上半年,是各大电商平台将“低价”政策贯彻最彻底的半年,618大促是最大的一次练兵,结果也交了一个不太满意的答卷。
回顾这一年的“低价”策略,疯狂的价格战,让整个行业都陷入了一场“存量竞争”。
首先是平台,投入了大量的补贴费用,结果GMV没怎么增长,倒是客单价越来越低,去年抖音电商商城和搜索的客单价曾达到100—120元,但目前已降至80多元,下滑幅度达30%—40%。然后是商家,疯狂的价格战下,商家为了获得流量,不得不降低产品质量来平衡成本,有的甚至亏损,最终损害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
有一个很好的词来形容,叫做“内卷式恶性竞争”。
指的是在存量市场中,各大平台为了获得用户的青睐,疯狂内卷,进入了零和博弈,整体规模并未提升。电商在中国已经有近20年的发展,用户规模基本见顶,消费规模也基本见顶,几家电商平台拼了命地卷价格,还带动品牌商、工厂一起进来卷,结果是用户左手倒右手,整体并未提升,反而损失了所有参与者的利益。
这就好比你在公司上班,事情就是这么多,你原来可以8小时干完正常下班,结果来了一个“卷王”,每天加班2小时,并且还带动全公司人一起加班2小时,但事情还是这么多,加班的这两小时并未给公司带来额外的收益,反而让所有人效率降低,额外耽误了2小时,对于公司来说,成本还升高了,毕竟要多支付更多的电费。
现在的电商行业就像是这个公司,已经过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到了成熟期。
前些年大家卷一卷可以让整体效率提升,比如淘宝的出现让交易成本变得更低,减少了中间商挣差价,让用户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商品;拼多多的出现让农产品可以从果园直达用户,减少了中间层层的损耗;京东的出现减少了货物的搬运次数,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如今,电商基础设施已经搭建的差不多,技术已很难再有大的突破和升级,价格战就是在存量市场里面“抢肉吃”,所带来的结果是市场规则被破坏,为了生存下去,劣币驱逐良币。在7月30日举办的重磅会议上,高层明确指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其实也是官方层面看到了这个问题,并且做出及时的纠正。
3、那为啥各大平台都疯狂地陷入“低价”竞争呢?
事情的起点是啥?
来自于一个平台:拼多多。
提到拼多多,大家首先想到的一个词就是“低价”,9.9元一个西瓜,9.9元一包垃圾袋,比官网低1000元的苹果手机,总之就是一个词,便宜。之前的文章中有讲到过拼多多的发展史,来自于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2015年中国4G网络普及,与此同时,智能手机公司开始卖千元机。
这两股力量共同造成了“下沉市场”的崛起,巨大的乡镇、农村人口开始进入移动互联网,学会了网上购物,拼多多正好抓住了这波机会。而此时的淘宝、京东正在做品牌升级和消费升级,邀约各大知名品牌商入驻,提升平台调性。
拼多多抓住了被两大平台忽视的,中国巨大的白牌商家来入驻,9块9的垃圾袋能用就行,谁会管什么品牌,于是快速狂奔,规模每年好几倍的增长。
尽管在增长,但奈何体量还是比较小,而且给外界的感觉很low,京东和淘天并未重视。
时间到了2019年,拼多多开启了“百亿补贴”项目,针对价格心智比较敏感的苹果手机、茅台进行实打实的补贴,并且有保险公司对商品正品进行承保,很快便打开了一二级市场,完成了品类和人群的跨越。
2020年疫情到来,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拼多多正好又押中了时代的脉搏,“低价”成为了拼多多无往不利的武器。很快GMV便超过了京东,成为中国第二大的电商平台,更可怕的是,用户规模也在快速地逼近淘天集团。
此时,淘宝、京东、抖音才看清这个恐怖的对手,如果再不调整,用户别说增长了,原有的用户也在快速流失。于是,过去一年多,阿里和京东的创始人都重新参与一部分公司决策、提出新方向。
刘强东宣布带领京东零售全面转向 “低价”;马云则明确淘宝天猫要 “回归用户”,阿里随后推出一系列战略调整,其中消费者感知最明显的可能就是低价、红包、百亿补贴;抖音也在年初跟随,将 “价格力” 确定为 2024 年战略优先级最高的项目;拼多多不是可以会打价格吗?我们也家大业大,那就试试看吧。
为了能够获取更低的价格,各大平台引入了更多产业带供给,淘宝有淘工厂,京东升级了京喜,抖音也专门分为了B组进行产业带招商;同时百亿补贴栏目加大投入,不就是钱嘛;在流量上对低价商品给予更多支持,引导商家降价。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就开始了。
所有人都知道,价格是用户商品购买中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没有人可以绕开,要想留存用户,在价格上发力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虽然快速但也有弊端,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因为这个打法对手太容易跟进,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但逼到这个份上,也没更好的办法,那就用吧。
电商是一个规模效应取胜的行业,有了规模,就可以获得更大的谈判权,拿到更多货品和更优价格,进而获取更多用户,形成一个正向循环,飞轮增长。
2020年前拼多多 GMV 只有阿里的 1/6、抖音还没开始自己做电商,而到了去年,阿里中国零售 GMV 在 8 万亿元左右,占有四成市场;拼多多 4 万亿量级,京东 3 万亿量级,抖音电商 2.6 万亿。
拼多多成为了一个鲢鱼,成功地搅乱了原有的格局。
要想稳住应有的市场地位,在消费环境变化后,价格竞争便让各家电商平台集体陷入了一场应激反应——只要能提振正在恶化的指标,无论与自身是否适配、是否有其他影响,低价策略必须贯行。
4、搞了一年,发现并没有带来很大的帮助
那既然低价是达成GMV中的一个过程指标,那为何一定要纠结于此呢?把它当成一个结果指标去考核是不是矫枉过正?有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或者说直接把GMV作为第一优先级,管他那么多,先把量做起来,低价只是一方面,服务、体验也很重要,能不能均衡发展?
这或许就是淘宝、抖音、拼多多在考虑的。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认为“低价”和“GMV最大化”其实不冲突啊,你看拼多多就是因为做低价,获得了更多的用户,进而把GMV做起来的,这个理解也对。
不过要思考的一点是:低价是达成GMV的一条路径,而非唯一路径。
这里面就涉及到电商的流量分发逻辑,啥是“流量分发”?
这是电商平台最重要的一环,举个例子,你家里的电饭煲坏了,你想买个新电饭煲,于是你上电商平台去搜索,那么优先出来谁?把哪个商品放在最顶端呢?你想想,是不是放在最顶端的商品曝光会更大,选择购买的人会更多?靠前的位置一定会比靠后的位置商业价值更大。
但是手机屏幕就那么大,第一屏也就出现几个商品,该出现谁呢?这里就要看平台的取向了。有三个维度可以考虑:出价高者得,转化高者得,GMV高者得。
第一个出价高者得,其实就是竞价排名,既然首页位置很值钱,平台就可以把这个位置卖出去,谁付的广告费越多,就优先把这个位置给谁,但也存在一个风险,既然这个位置要花很多钱,商家一定要在其他地方挣回来,所以可能会出现抬价销售、或者以次充好。
长此以往,平台虽然挣到广告费了,但也必将死于广告费。
第二个转化高者得,这个其实就是个筛选机制,谁转化高就给谁,那么转化跟什么有关系呢?排名第一的影响因素就是价格,也就是价格越低转化越高。但一味的追求转化率,最终出现的结果是白牌卖得更多,因为单价低转化高,同时价低者卖得更多。
第三个GMV高者得,这就是综合竞争了。100块钱可以买个电饭煲,1000块钱也能买个电饭煲,如果转化相差是5倍,那么平台将会优先露出1000元的电饭煲,毕竟卖10个100元的才能够抵得上1个1000元的。这个100元和1000元其实就代表着,平台的选择是“白牌”还是“品牌”,当然也没有那么绝对转化高的就一定是白牌。
同样的品牌产品,价格更低者转化率会更高,这也就是为啥各大平台都要贯彻低价心智,先不管商品的服务如何,只要价格更低,那么就优先给曝光和流量。那为啥现在又要回归“GMV优先”呢?
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单纯的转化率模式,会降低社会总体的消费总额。
其实很好理解,现在是“产能过剩”时代,也就是生产大于消费,阻碍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再是生产,而是消费。人只有这么多,如果用转化率模式,用户可能更多购买的是白牌或者低价货,整体的数量没有变化,但是金额降低,原来打算买品牌货的人可能也买了白牌。
而对于平台来说,最大的收入来自于“抽佣”也就是扣点,它的参考因素是GMV,GMV降低也就意味着平台收入降低。同时平台还有另外个收入:广告费。广告费大部分是品牌投的,平台都把流量给到白牌了,品牌方卖得也不好,哪里还愿意投广告?
所以各大平台才取消“低价”作为第一优先级,逐步降低“转化率优先”,回归GMV优先。
5、上面聊的是淘宝、抖音不把价格力作为第一优先级?
感觉像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也是被迫。
有个重要原因是平台基因不允许它们这样做,或者换句话说,没有能力贯彻“低价”。
如果你是一个商家,现在遇到了资金压力,需要快速地把仓库里面1000件货卖出去,于是你愿意拿出比平时价格低20%来清仓,你会选择哪个平台?不管是哪个你应该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把价格降下来后可以卖完,不需要额外再出其他的费用。
放在平台上来讲那就是流量确定性。
啥意思?就是拿出了这个价格后,给到我这个商品首页最好的位置,确定性的曝光和流量,不需要再投入任何其他的东西,快速地卖掉。拼多多可以,但淘宝和抖音不行。之前的文章讲过,拼多多的底层商业设计逻辑是“把资本主义倒过来”,通过大量的用户需求获得供应商最低的价格,换句话说就是以量换价,基于这个逻辑,最优先展示的商品一定是价格更低的商品。
这里以价格敏感度更高的标品举例,如手机、电脑、家电这些商品,当你去搜索“苹果15手机”,会发现第一屏展示的是永远是“百亿补贴”的商品,而且并不是千人千面,是所有人搜索都是这个结果,流量非常的确定化,当你的1000台库存放上去,很快就可以卖完,而且不用再投入其他的资源,就是价格到位,销售就到位。但是淘宝和抖音不是这个设计逻辑。
淘宝或天猫在行业内部来说它是一个营销平台,主要是靠商家的广告费来挣钱,也就是前面说的竞价广告,当你出价比较高的时候,搜索可以更靠前,虽然也在贯彻“低价”搜索逻辑,但并不彻底。
为啥呢?首页的坑位就那么几个,如果全部给了低价的商品,那么就没办法挣广告费了,这是淘宝不能允许的。所以对于商家而言,当你有低价的商品,放在淘宝上卖可能流速会快一点,但流量也是个玄学,没有办法给到绝对的确定性。
再来说下抖音,那就更难给到确定性了。大家都知道抖音是一个做内容的公司,电商是基于内容和兴趣来做的,两者之间会有一个平衡,不能过多地给用户展示商品,否则就变成了电商平台,没人来逛了。直播电商内容分发机制也难筛选低价商品。
平台向直播间分配流量时,需要综合考虑内容质量和商品特性,这意味着就算商家降到全网最低价,也可能因为主播临场表现不佳而得不到预期的流量。虽然抖音现在也在做“抖音商城”货架电商,但跟淘宝一样,需要综合考量的东西太多,
低价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决定性因素。两个平台很难做到跟拼多多一样这么纯粹。
不过也要理解一点,淘天和抖音电商调整低价战略,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低价,而是对既有“绝对低价”目标的一次调优,希望在低价和用户体验上做到更加平衡。
聊了这么多,大家发现没有,缺了一个平台:京东。淘宝、抖音、拼多多都相继改变了流量分配逻辑,不再以“低价”作为优先级,但是京东并没有说出这样的话,内部考量中“低价”还是在第一优先级,成为京东零售业务工作重中之重,刘强东誓把低价进行到底。而且最近又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日前,京东修订了《京东开放平台买贵双倍赔服务规则》,并将于8月8日正式生效。其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京东“买贵双倍赔”服务的比价范围进一步扩大:一方面,比价平台中的“拼多多百亿补贴、淘宝百亿补贴、天猫”,更改为“拼多多、淘宝&天猫(不含阿里拍卖、淘工厂、淘宝买菜)”;另一方面,原先要求比价的同款商品前台展示销量≥100件、前台展示评价≥100条,现在标准则都降低为“≥30”。
这两项变化,无疑大幅扩大了买贵双倍赔的比价范围,彰显了京东贯彻低价心智的决心。这就很奇怪,为啥京东还在咬死“低价”心智,把它放在第一优先级?
要想知道答案,还得从商业组织设计上说起。
刘强东曾经提出了一个“十节甘蔗”理论。
我们不做过多的延展,知道一点就行了,零售行业可以大致分为两个节点:品牌商和零售商。举个例子,一台电饭煲要想到消费者手里,需要品牌商来进行设计、生产、制造,商品做好了后给到零售商去销售、配送、服务。这里的零售商有很多,比如线下的超市、商场,苏宁,线上的京东、天猫、拼多多。
零售商也可以换一个词来说,叫做:销售渠道,中国的品牌商很多,商品很丰富,从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属于产能过剩,所以在行业中有一句话,谁能够掌握渠道,谁就能够掌握销售,毕竟零售商是距离消费者最近的。
京东、天猫、拼多多、抖音都是零售商,但有一点不同,京东是里面唯一一个做自营的,其他的都是平台。所谓的平台只是提供了一个交易场,让品牌方来上架售卖,平台收取相应的点位,如果品牌方想要更好的位置,那也可以,花更多的钱来购买坑位费。
但京东并不是如此,他是直接跟品牌方把货采买回去,放到自己的仓库,然后自己上架售卖。
两者最大的不同是在于货权,京东自营的货,货权是在京东,其他平台的货权是在品牌方。
品牌方要把货销售出去,就会有很多的代理商,特别是大品牌层级更复杂,有国包商、省包商、分销商、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经销商等等。这些代理商负责品牌的销售通路,有的会在线下开店,有的则在天猫、拼多多开店,有的还会在抖音直播...而在3C家电领域,京东则是品牌方最大的代理商,占到品牌方销售的3成以上。
这些品类价格敏感度最高,也是各大平台“百亿补贴”必争之地,因为补贴了这些类目,消费者是实打实的能够感受到“降价了”,买得划算,进而也就维护平台的“低价”心智。京东作为中国3C家电领域最大的代理商,规模效应可以为它获取到更优的采购成本。
还是拿电饭煲来说,品牌的分销商使出吃奶的劲,一次性只能够订购1万件,京东说可以采买10万件,但是希望成本降低2个点,品牌方为了回笼资金大概率会答应。
因此,在3C家电领域,京东依靠规模化的采购,能够拿到比其他平台更优的成本,成本低了,售价上自然就更有优势。
那为啥大家的感知是拼多多更便宜呢?之前拼多多确实补了很多钱,但最近很多商家反映,其实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栏目,有一些商品平台已经不出钱了,就是一个流量入口,商家想要参加需要自己贴钱。而且从长远来看,平台也不可能一直补下去。
那么问题就来了,刚刚说到京东的成本最优,为啥其他的代理商还可以把价格做到这么低呢?其实主要是中国的供应链太大了,每个代理商都有自己的困难和压力。还是用电饭煲举例,你是品牌的一个代理商,跟你一样的代理商品牌有几百个,你从品牌进了一批货结果要滞销了,为了尽快回笼资金,你打算不挣钱去卖,降价20%上平台的资源位。结果另外个代理商滞销更严重,他打算亏10个点,降价30%去上资源位,于是就把你挤下来了,你算了一笔账,如果不尽快清理完库存,可能亏损会更大,咬咬牙降低35%再去上资源位。最后大家陷入一种内卷化,直到到了一个临界点,所有人都不报价了。
代理商血亏,品牌方的价格体系也被破坏,只有一个人最开心,那就是平台。京东不是成本最优吗?那能跟进吗?
其实也很难,毕竟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横的怕不要命的。那京东为什么还要死磕低价呢?他在做一个事,通过规模化的优势来干掉品牌方市场的中间商。毕竟他的成本是最有优势的,尽管时不时有那么一些代理商跳出来打打价格,但这些并不长久,谁能够熬到最后,谁就能够胜利。
所以京东CEO许冉曾经讲过,“未来的零售业竞争是供应链的竞争,更是技术与服务的竞争。”07那未来的商业平台会是什么样呢?
尽管都说不去卷价格,回归GMV,国家也在出手制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但价格依然是各大平台的核心,只是不会像现在这么疯狂了。平台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发挥各自的优势,在自己的领域里面服务好消费者。淘宝最大的优势是在于大而全,京东最大的优势是在于物流和体验,拼多多最大的优势是在于农产品,那么就在各自领域做大做精,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进而降低商品价格。我想这是每个平台应该做的。
via公众号:乔松笔记(Song_xiaobai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