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像是抓起一把沙子,时间的风会将其吹散;思考像是雕刻一块石头,敲击能让它留下痕迹。

一门关于交换的学问

产品经理为什么要了解商业?

我们可以说,现在是一个现代商业社会,而我们身处其中,了解商业就像是生活在水里的鱼去了解什么是水;我们可以说,了解商业有助于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产品研发;我们可以说,了解商业有助于差异化竞争。

一个朴素的常识是,做产品不是一项商业活动,而是一项生产创造活动,产品是商业活动的基础,需要通过商业完成最终价值交换。

那么什么是商业呢?

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商业源于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它的本质是交换,而且是基于人们对价值的认识的等价交换。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商业并不是一门关于生产的学问,而是一门关于交换的学问。

以物易物的条件

在以物易物的时候,产生交换的前提条件是各自都喜欢对方的产品,双方的交换意愿在同一个时空场景下,并且都认为符合等价交换原则。

由此可见,交换的达成需要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任何一方,缺失任何一个条件,都会影响交换的达成。
在这种情况下,你生产出来的东西交换不出去,而自己又用不了这么多,那就是生产过剩,成为了成本,交易效率的减少带来了交易总量的减少。

这又引出来了另一句话,劳动生产是创造财富的基础,而交换能够激励促进创造

所以,基于这句话的逻辑,财富创造依赖于劳动生产,而劳动生产依赖于交换,所以,提高交换次数能够促进财富创造,而物物交换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货币、商人和问题

如何才能满足人们提高交易效率的需求呢?

人们创造出货币和商人来作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交易将一次交换行为,切分成了买和卖这两次行为。
从此以后,生产者再也不需要关心消费者是谁了,只要能够把产品换成货币就好了;消费者也不用再关心生产者是谁了,因为只需要拿着货币换商品就好;

而商人干什么用呢?商人既不生产,也不消费,商人连接交易。没有商人,消费者不知道拿着货币能换什么,产品就没有办法通过交易进入市场流通,进而遏制生产者的生产力和消费者的需求。

从此,产品经理在讲供给和需求的时候,也会意识到,中间还存在商业,也会意识到,产生交换行为的条件从三个减少成了一个,也就是消费者愿意用手上的货币去换商人手中的产品,再也不需要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同一个时空场景中,价格也成为了产品价值的衡量依据。

但这带来了另外两个问题,那就是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传递

首先来看信息不对称,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不需要相互认识就能达成交易,消费者自然就难以知道产品的实际价值,生产者自然难以了解生产实际价值,而商人作为连接交易的一方,掌握的有效信息自然比双方更加具有相对优势,并且在几乎什么都不用做的情况下,就能利用这个优势获利,能够当然,在充分竞争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会因为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有所缓解。多个商人和企业之间的竞争会迫使他们提供更多的产品信息,以吸引消费者。

然后接着看信用不传递,在物物交换的时代,交易双方的信任建立在面对面的交互和直接的商品检验上。然而,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由于交易双方往往不会直接相遇,而是通过货币和商人这个中介进行交易,因此建立信用变得更加困难。

消费者很难直接验证生产者的信誉并判断产品质量,同样,生产者也无法直接评估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这种情况下,信用信息的不透明不仅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还可能导致市场上出现低质量产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各种信用评价和验证机制,比如信用评分系统、用户评价和第三方认证等。

到这里我们可以发现,在在供和需之间,在买和卖之间,还存在着商,商人的作用是连接交易,目标是促进交易效率,克服交易阻力。

写在最后

在现代商业社会的脉络中,商业活动、产品生产、交易机制以及经济活动构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生态系统。

商业的本质是基于价值的等价交换,而产品是这种交换的媒介,连接着生产者和消费者,促成价值的流转。交易机制,如货币体系和信用评价系统,作为这个生态的纽带,优化了交易流程,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信用不传递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整个市场的效率和信任度。

产品经理不仅需要深刻理解商业的运作逻辑,洞察市场需求,还要通过产品创新等方式激活和维系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易,促进价值的创造和交换。

via公众号:永道缔生(rabc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