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的威力有多大?一个大V,能带来多大的话题?
一个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代言人?
一个城市文旅形象,又该如何匹配?
中秋过后,西凤酒因司马南的参与而“被带火”,同时被网友赋予了新的名字——夹头酒。这一事件引发的抵制声浪,让人深感无奈。正如一位网友所言:“司马夹了头,西凤昏了头,无辜躺枪,西凤火得着实闹心。”
事件的起因源于西凤酒的经销商——国花瓷西凤酒主办的一场商业活动,邀请了司马南,并在活动后宣传其为“独立学者、社会评论家,全网粉丝超过5000万的司马南老师拨冗赴宴”是“本届盛唐夜宴的一大亮点”。
确实,这位嘉宾的光环耀眼,但显然亮度过大,令公众的眼睛为之一眩。对于司马南,该怎么评价,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不再赘述,这里只聊这件事情背后透露出来的问题。
代言人的重要性这些事件的升温是从很多陕西博主开始的,在这场公关危机中,代言人的选择成为焦点。陕西是千年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与德高望重的人物相匹配,才能赢得民众的认同。而陕西人对本土文化的情感深厚,选择不当的代言人,只会让品牌形象受损,甚至引发市场的强烈抵制。作为西凤酒的根据地,陕西市场的反应显得尤为致命,说明了代言人和品牌形象之间的紧密联系。
酒企危机公关的薄弱在本次事件中酒企在危机公关和舆情处理上明显不足。当今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选择代言人必须谨慎且严谨。尽管斥巨资举办大型活动的目标是为了品牌传播,但流量却是把双刃剑。核心嘉宾的形象与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品牌的形象和价值观,因此进行基本的背景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流量的疯狂追逐,不应以牺牲品牌的声誉为代价。这个事件虽然是由经销商引起的,但是背锅的必然是品牌;尽管事后西凤酒厂发布了管理通知,规范了经销商市场活动的报备流程,也只能是亡羊补牢,但总比不补好点。
因为自媒体是散点发布,但又能聚势成河,事后处理只会感到深深的无力感,具体也做不了什么,只能把一切留给时间,毕竟互联网是比较健忘的,冷处理也并不可以。
流量的双面性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力和公众意见的广泛影响,意味着品牌的公关策略必须更加敏锐和全面。西凤酒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低估了网络的力量,未能有效把控舆论走向,导致品牌形象迅速下滑。在这样的环境中,品牌需要具备前瞻性,及时响应公众关注点,化危机为契机。
公关事件往往暴露出,企业忽视一些可能导致公众反感的行为,低估了网络的力量;而且,未能提前制定和演练危机应对方案,导致事件发生时措手不及,导致不断发酵。“夹头酒”事件不仅是一个公关危机的案例,更是一堂生动的品牌管理课。品牌在追求流量的同时,切不可忽视代言人的选择和公关策略的有效性。唯有这样,才能在流量的浪潮中稳住品牌形象,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最后,希望西凤酒能够迅速从这场公关危机中走出来,吸取教训,规范内部管理,重新审视代言人选择和品牌传播策略。与此同时,整个酒行业也应加强危机公关能力,提升品牌形象,维护消费者信任,以实现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市场下行的行业调整期,只有不断优化品牌管理,才能在流量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via公众号:乐见酒评(gh_c11068f475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