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上京东,自信又普通”。
这句看似温和的话,却成为今年双十一最硬核的梗。
不过说实话,这次京东完全是遭受无妄之灾。我甚至怀疑京东内部有美国间谍,专门来做空我们优质资产,挑起内部对立。
全程操作下来看得人一头雾水,见缝插针地想把自家品牌往沟里带。
往年双十一各家电商平台打得不可开交,今年反而是大家看着京东现场自捅两刀。
狗子哭了,莫名其妙遭老罪
1、京东营销:主动送人头?
事情得从京东官宣某演员为双十一活动大使说起。
在今年双十一来临之前,京东官宣了多位脱口秀演员参与双十一活动,其中就包括了杨笠。
作为以“普信男”言论出圈的知名脱口秀演员,杨笠自带话题流量,但争议也如影随形。
此次合作一经公布,网友们的反应分为两个极端,一部分网友支持杨笠,认为她的脱口秀作品言辞犀利、敢说敢言,另一部分则表示要抵制京东,因为杨笠的言论曾引发不少男性不满,导致她的形象带有强烈的性别对立属性。
在决策杨笠成为品牌大使之前,京东的内部团队显然有过详细的考量。(当然也有网友说她们花钱追星)
此前,男性是京东的基本盘。
数据显示,京东的用户群体以男性为主,占比55%,且主要集中在31-40岁之间。
这部分用户追求品质生活,对商品的正品保障、快速物流服务和完善的售后有着较高的要求。京东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体系和自营模式,满足了这部分用户的需求。
此外,京东深度渗透年轻用户市场,特别是在20-29岁的学生和年轻白领群体中表现突出。
截至2023年底,京东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达到2亿,占比近四成,对全网年轻用户的渗透率达到了55%以上,显示出京东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广泛吸引力。
在20-29岁的学生和年轻白领群体中,京东的渗透率更是高达85%以上,这一数据不仅显示了京东在这一特定人群中的影响力,也说明了京东能够深度理解并满足年轻用户的需求和偏好,渗透速度快且效果显著。
或许是京东团队认为,当下京东的女性用户增速远高于男性,京东这是想用杨笠这张牌来迎合“她经济”,试图争取女性市场。
但问题在于,杨笠虽是个话题人物,却也是个“引爆炸弹”。
看似合情合理,实际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杨笠曾经与不少品牌合作,包括英特尔、小鹏汽车等,但因为她在脱口秀中对男性的调侃,多次合作引发负面舆情,最终以品牌方撤下代言告终。
但奇怪的是,2024年的京东似乎对此毫不在意。也许是看到杨笠重新回归舞台、市场上没有出现太多反感声,她们认为时机成熟,于是拍板定下了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网友表示,京东的决策层都是女性,而“兄弟们”都在一线。
网传京东其他部门的男女比例竟然高达1:65。这或许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一定要签她。
可惜的是,这次依旧“翻车”。
于是,“双十一”的狂欢变成了京东的“滑铁卢”,不仅没有赢得新用户,还失去了老用户。
2、内部管理混乱:失控的后遗症
单单是一次合作翻车事件,应该不至于让京东在双十一这个重要战役中如此“自损八百”。
问题在于,这次事件背后,京东的内部管理问题显露无遗。
在舆论压力和消费者投诉中,网友们开始扒出京东的种种“丑闻”:客服脾气暴躁、恶语相向,甚至曾有客服直接给用户发送“nmsl”的字眼;开发票时收件人被无端打电话质询。
这一切不仅让消费者心寒,更彻底摧毁了京东多年来建立的“优质服务”形象。
一家公司内部管理的失控,往往是致命的。我们能够看到,京东内部的运营团队不仅在舆情风波中处理失当,还暴露出了服务体系中的种种漏洞。
对一个这么大的企业来说,客服、舆情应对、业务合作,都是基本功,结果这三板斧,全都砍到自己脚上去了。
开发票给收件人打电话,客服骂客户,这一波操作实在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很多人忍不住吐槽,这哪里是电商大战,简直就是一场自残表演。即便这次骚操作能够在短期内平息,用户对平台的信任缺失却难以修复。
而且除了“内忧”,还有“外患”。
3、全体出动,双十一肉搏激烈!
据了解,今年的“双11”几乎所有互联网平台都加入竞争。
抖音、快手、小红书3家非传统的电商平台,将从11月8日到12日依次拉开“双11”的帷幕。
加上天猫、京东、拼多多3家主流电商平台。今年主流的互联网平台将全面投入到这场电商盛宴之中。
特别是在3C产品这个赛道上,更是火药味十足。今年“双11”,京东除了需要面对其他传统电商的强劲竞争,还需应对短视频平台带来的巨大流量冲击,可谓是内忧外患并存。
2024年,电商三巨头的表现各有千秋,而京东显然正处于转型的关键节点。过去一年,京东着力发展毛利更高的3P业务(指品质、价格、个性化三个服务),试图通过扩容第三方商家,来提升整体毛利率。京东希望通过加大第三方商家的比例,让平台形成更有竞争力的低价心智,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然而,事实证明,这条路并不平坦。
在今年“双11”的筹备阶段,京东继续强化低价策略,通过百亿补贴、优惠券、秒杀等促销手段,希望巩固自身在3C产品中的地位。
然而,京东的3P业务发展虽然有效提升了毛利率,但也加剧了对中小商家的依赖度。在利润的增长与流量分配的平衡之间,京东需要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与此同时,阿里和拼多多也在努力构建低价优势,京东并非没有竞争对手。
特别是进入2024年,电商行业的整体增速放缓,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突出重围,成为京东面临的问题。
除了上述舆论内忧,京东的压力更在于外部竞争的加剧。今年“双11”期间,天猫率先发起的活动中,有174个品牌在开卖首日成交额破亿元,3C产品表现尤为亮眼。
在巨额补贴的推动下,各大平台纷纷涌入3C赛道,不仅仅是天猫和拼多多,甚至抖音、快手、小红书这样的非传统电商平台也开始了疯狂抢占3C市场。
在过去,京东依靠强大的物流优势和自营模式,牢牢占据了3C产品市场的一席之地。然而,随着竞争对手的发力,这种优势正在逐步被稀释。
例如,天猫、拼多多通过叠加优惠和以旧换新等策略,不断吸引消费者下单。同时,唯品会等平台也在不断加码3C产品的促销力度,试图通过“以旧换新”补贴来打破市场格局。而最令人意外的,莫过于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崛起。
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产品。罗永浩、李佳琦等头部主播,在直播间中迅速售罄的商品列表里,不乏3C产品。
短视频平台的崛起,让京东的传统优势备受冲击,许多年轻消费者倾向于通过直播的方式进行购物,这种新的消费习惯,让京东不得不加速在直播带货方面的布局。
4、未来电商三巨头:走向何方?
回顾2024年的电商行业,阿里、京东、拼多多三巨头各有其策略。阿里在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架构调整后,重新布局,继续走轻资产之路,加大淘天和国际业务的投入,试图通过海外市场的增长,弥补国内市场的压力。
拼多多则在持续推动Temu的全球布局,希望通过国际市场的扩张,快速提升市场份额。
相比之下,京东的未来道路显得更加复杂。在国内市场,京东需要面对阿里和拼多多的直接竞争,同时,还要防范短视频平台不断侵蚀市场。在2024年下半年,京东通过大力发展3P业务,确实在毛利率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全面的市场竞争胜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特别是在今年的“双11”,3C产品赛道成了各大平台的必争之地。京东能否通过自己的物流体系、优惠策略和第三方商家的协同作战,稳住3C市场的江湖地位,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格局。而随着阿里、拼多多的步步紧逼,以及抖音、快手不断抢夺市场流量,留给京东的窗口期可能并不长。
5、是无妄之灾,还是自取其辱?
回到最初的问题,这次事件对京东来说到底是“无妄之灾”还是“自取其辱”?
或许答案在两者之间。在某种程度上,杨笠作为一个争议性人物的确自带“爆点”,京东选择她本意是借力打力,希望在双十一的节点上拉动流量、吸引更多关注。
然而,“碰瓷式”流量操作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对话题的掌控能力不够,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自爆”。
回顾整个事件,我们看到京东在这场风波中的表现确实有些“离谱”。在大战开幕之前把自己给整的“自信又普通”。
面对这样一场灾难,京东的内部显然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反思与改革。
外部竞争压力大,内部管理更不能出问题,尤其在关键节点,消费者的信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via公众号:互联网最前线(hlwzq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