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新闻说,多多买菜原本计划在去年12月启动本地生活业务招商,试水到店餐饮、酒店、门票和电影院等业务。但因为各种原因,如今说本地生活已经项目暂停。如果消息可信,我们就来分析下这两个问题,为什么拼多多要做本地生活,又为什么放弃?
一、为什么拼多多计划要做本地生活?
多多买菜的自然衍生,寻找高毛利的业务
为什么之前资本大量涌入社区团购业务呢?是因为社区团购业务本身吗?当然不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个业务的想象力。兴盛优选在湖南部分跑通了,一个通过社区团购,养成用户消费习惯之后,再横向扩展到电商、本地生活等高毛利业务的商业模式。
所以美团优选刚推出没有多久,美团就推出了自己的电商业务团好货。甚至后来直接把团好货划分给了美团优选,就是希望社区团购的土壤里,可以长出来更多果实来。
大家的思路都是一样的。滴滴当时搞橙心优选,到后期也配合去探索了自己的电商业务,当时还起了个很好听的项目代号,叫做「对角巷」。熟悉哈利波特的朋友一定明白是什么意思。
但对于多多买菜而言,拼多多的主营业务就是电商,横向可以发展的业务中自然就排除了电商这个选项,选择并不大,那也只有本地生活了。
到店餐饮、酒店、门票和电影票这些,本身又属于本地生活中的高毛利业务,一个低毛利但高频的业务,去拓展高毛利低频的业务,这不就是所谓的「高频打低频」吗?所以我说本地生活,是多多买菜本身业务的自然衍生。
丰富平台供给,进一步成为超级App
除了微信、抖音这两个当之无愧的超级App,谁不想也成为超级App呢?我记得之前美团App,在「关于美团」介绍页,直接就赤裸裸的称呼自己「美团超级App」,现在好像没了,可能是有点心虚。
美团为什么要收购摩拜单车,做低毛利的优选业务?这么纵情向前,不就是为了提供更丰富的供给,然后吸引更多流量,成为超级APP吗?
这里顺便提一下,我有印象中最佩服美团的两个决策:一个是美团变黄的品牌升级;另一个就是当时收购了摩拜之后,直接废弃摩拜的品牌资产,改名叫美团单车,顺便还停了微信小程序的入口。
这两个操作,肯定是自上而下的,真的是非常佩服。王兴肯定明白「超级App」对美团而言至关重要,所以他们可以不管各种定量的狗屁分析,果断的「去正确的事」。
同样的道理,也完全适用于拼多多。拼多多虽然脱胎于微信,但是非常重视自有App的,流量对于电商而言,比对本地生活更加重要。所以拼多多哪怕作为一个电商,也去做了很多类似火车票、飞机票的业务,就是为了吸引流量。
虽然拼多多目前也提供一些本地生活的产品,但都是一些品牌连锁商的电子兑换码,并没有大规模涉足这个品类供应。
平台天然就会追求更加丰富的供给,不然淘宝、美团何以能有那么多密密麻麻的频道,这算是对平台型企业最致命的诱惑。谁不想All in one,成为一个超级App呢?
下沉市场本地生活业务渗透率低,格局未定
我之前国庆回家的时候,写过一篇对下沉市场本地生活的观察,这里可以查看:小镇的本地生活观察,美团和抖音等
总而言之,我认为在小城镇中,外卖这种商业模式还是不适配,美团之前通过外卖,高频带低频的策略,恐怕在小城市并不太适用。所以美团并没有形成网络效应,更不用说垄断市场了。能吸引抖音过来,本身就是嗅到了机会。
因为本地生活业务在下沉市场的渗透率很有限,后来者不能说没有机会。只要它们可以吸引用户进来,又找到办法留住用户,就可以复制拼多多颠覆阿里的奇迹。说完了为什么要做,我们接着分析为什么放弃。
二、为什么拼多多又放弃做本地生活?
本地生活的供给侧没有网络效应,则难以改造
相比电商一家店铺就可以供应全国,本地生活的供给侧没有网络效应,非常好理解。好不容易谈下来一个线下实体,不管是餐饮还是电影院,服务范围也就是周围5公里。想撬动这么多商户离开美团的网络,进入到一个新的网络中,很难形成消费者和商家的良性互动,把这个雪球滚起来。
而且拼多多比较擅长的供给侧改造,比如在电商业务上,通过流量来指挥商家进行各种价格战(价格战的背后其实是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商家只要roi算的过来,就会陪你玩。这个逻辑放到本地生活,其实并不成立。
美团做了这么多年的本地生活,业务两三年,就把能改造的地方都改造了,比如评价体系、投诉保障等等。只能说,不算很厚的一层,但是好像能做的,也只有这些。拼多多非常擅长的供应链改造,在本地生活,可能没有用武之地。
美团的商业模式没有硬伤,无法后中争先
虽然美团在下沉市场的渗透率不高,但是美团的商业模式没有硬伤。和拼多多一样,美团在创立之初,也是秉持「用户第一」的消费者导向,并没有走什么弯路。如今在资本市场被人质疑,我觉得不是美团本身的问题,更多的就是本地生活业务本身。
另外在商业模式之外,美团也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需要应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到店业务这些高毛利的收入,赚的并不容易。如果难以革新美团的商业模式,只是复制的话,那你有什么信心打败美团呢?
段永平系的企业文化中有一点,是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但这句话可不是盲目扩张,更强调如果你没有三倍敌方的优势,那就放弃这个机会吧。这正是所谓的「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
抖音好歹有流量优势,可以试试。拼多多虽然有下沉市场的流量,但是这点流量,还不够电商业务分,肯定也难以支持本地生活业务。
再加上如今 Temu 作为集团最重要的战略,虹吸了大量资源。据说阿布过去一年主要精力都在于此,国内主站业务都不怎么管。本地生活怎么可能有三倍于美团的资源支持呢?
不做本地生活,不会影响主业
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当初为什么拼多多要做多多买菜,据说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洞察,就是发现湖南地区兴盛优选做的好的地方,拼多多主站的数据一般,甚至受到了影响。
也就是说,兴盛优选这种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式,理论上存在颠覆拼多多主站的可能性。一个商业模式虽然很差,但是你不做这件事,自己现在的商业模式有可能被人一锅端掉。那当然要做了。所以拼多多做多多买菜,是这几家互联网公司中最笃定的,我就没发现他们动摇或者犹豫过。
这就是战略判断。那对比下眼前的本地生活,拼多多不做这件事,会怎么样呢?会影响自己主站吗?会影响自己的全球化战略吗?
毫无疑问,肯定是不会的。所以,拼多多放弃本地生活,其实并不奇怪,很符合他们的逻辑。相反如果要大张旗鼓的搞,反而挺让人担心的。
via公众号:林ke(linke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