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早已不是个陌生词,papi酱、老罗、何同学、李佳琦、董宇辉……等等,层出不穷的各领域IP也让人忍不住想,下一个会不会就是自己?如果简单的把IP等同于KOL、网红、明星,显然是过于浅显的。我们看百度词条是怎么解释的,当然不是说百度就是对的。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是一个网络流行语,直译为“知识产权”,该词在互联网界已经有所引申。

那IP是什么呢?整理下自己之前做过的一些IP运营工作,和大家分享下经验&教训。

IP是什么?

最早ip是用于互联网地址定位的,从这里也可以总结出IP的三个特性:唯一、可定位、可识别。

对于当下火热的互联网IP我们也可以由此总结:一个IP是让用户明确可识别的、能找到的、在某方面有唯一价值的存在。

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形象、事件,如京东狗、皮卡丘、吐槽大会、马拉松……今天聚焦对于甲方企业来说,而不是MCN或者传媒广告公司,要不然收不回来了。

对于企业来说IP有四个层次:内部IP,客户IP,行业IP,破圈IP。

IP运营之经验教训:3个问题+5个步骤-火擎网
  • 内部IP:企业内部通认的一个名片,人事、财务、IT使用较多,方便内部传递消息和员工有事找。
  • 客户IP:自家企业客户能叫得上名号、看到听到能关联起企业的一个符号,常见:服务体验官、企业代言人(非品牌代言人)等。
  • 行业IP:不止自家员工、客户能知道,同行企业以及行业客户都知道,通常品牌到一定知名度也能形成。
  • 破圈IP:不在这个行业圈的用户都知道,通常是跨界营销做得好的或者本行业做到极致出圈的,有足够的粉丝,已经形成一种文化符号。

做市场运营的能打造出一个破圈IP,成就感无异于中国男足打进世界杯,但这种破圈IP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更多市场运营人都是在打造客户IP和行业IP,但这不代表客户IP和行业IP不重要,恰恰相反,是更为核心的,因为是跟经营效益挂钩的。

那怎么打造IP呢?今天重点说说如何打造客户IP。

如何打造客户IP?

一个IP的存在首先要问老板和自己三个问题:

1、定位是什么?定位搞清能有利于整合资源也防止后续运营跑偏,可以说很多市场运营工作的第一步都是定位,定位不清就是乱炖。

2、存在的必要性、价值是什么?是跟风还是形势发展所需?

3、能为公司和客户解决什么痛点?这是IP存在的基础,也是决定其价值所在。接下来就是五步走:

IP运营之经验教训:3个问题+5个步骤-火擎网

IP打造五步法

分析受众—包装IP—输出传递内容—建立认知—建立关系积累粉丝

1、IP运营一定是以人为导向的

受众是谁?有什么特征?关注什么?需要什么?一家企业基本都有固定的受众群体,有固定的受众群体就会有画像特质,年龄性别地域学历是整个画像里最基础的一类,可以粗糙模拟出用户的成长环境、思想认知、性格底色、以及行为偏好。以我们的客户为出发点去设计IP,而不是以互联网IP为方向去塑造IP。

举个例子,对于一些游戏行业,初音未来这类方向是个好选择,但对于一家医疗健康或金融企业很明显不太匹配,一个成熟稳重或温和具有才华的形象更能让人信服。这里很容易出现偏差,就是客户需要什么?

客户的诉求有很多,但在我们公司平台上的诉求可能就只是其中一两项,要牢牢的围绕这个需求出发。比如针对大二大三学生在KTV、饭店推荐考研留学辅导和在书店讲座是两种效果,但人还是那个人。

2、包装IP建立在了解我们的受众

知道该用怎样的人设、态度、形象去面对受众,怎样选择与受众互动的媒介、形式,是卡通形象还是真人,是可爱的小天使、稳重聪明的引导者还是逗比有趣的朋友……这是不是很像品牌VI的设计?

没错,包装IP就是一个品牌设计的过程。IP形象人设是串联起企业产品服务和用户联接者,一个好的人设、形象能快速拉进受众与IP的距离,快速建立起认知和关系,能事半功倍。

如果是选择以人来作为IP的传递者,那选择包装IP的时候尤其注意不能强行搭配,要贴合实际,比如选的IP形象、人设定位是成熟稳重有内涵有水平的就不能以颜值为首要筛选条件,外在形象可以包装但包装内在性格才华能力却不是持久之计,容易翻车。

一个IP形象,也不需要过分追求完美,有棱有角、有特色的形象更能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也能让客户容忍IP“犯错”。如果觉得自己的客户什么年龄段什么圈层都有,那在这里可以通过一个IP矩阵去覆盖主要客户群。

如果是选择虚拟形象或代号来运营IP,那就将其与客户串联的点做到极致、深入人心,比如海底捞的员工服务,某某银行的在线客服,又如某某频道的XX大咖说……

3、输出传递内容

分两个环节,输出什么内容,以及怎么传递给受众。

IP运营之经验教训:3个问题+5个步骤-火擎网

第一点,输出什么内容,在IP运营初期,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经验、认知,也不要过分趋向自己的偏好。还是回归到客户,先做一些基础调研,从内容类型、风格、形式上可以快速尝试,捕获受众的喜好和需求,过滤测试验证后定下基调,很长时间内就不要再变化,开始强力输出,不断提升内容的品质,渗透到与客户接触的各环节中,逐步让客户认可。

这里如果IP运营者不够坚持理念,很容易就偏了,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什么都做,最后风格不突出,提起来都要使劲想想,这是什么?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这是最常见的失败原因。

第二点,现在渠道媒介众多,只要有钱有人有时间,什么渠道不能做?但投产要不要考虑?资源是不是无限量?一旦考虑实际的问题,就不得不做些取舍,先重点做哪些,再逐渐拓展更多。这里很关键一点是,不管选什么渠道,都要确保我们能知道我们的客户来过,留下什么痕迹。目前常用的小程序、APP等都有用户授权留下的ID,可以跟客户管理系统的ID进行关联,从而进一步分析。当我们对自己的内容和客户情况的关联一无所知,那还谈什么IP运营?我们做我们的,客户做客户的吗?

4、建立认知,是个不停的反复传递标签的过程

用户每天都接收爆炸量的消息,凭什么去留意、储存我们提供的信息呢?有句话“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同样,做IP运营要建立用户心智,最好的方法是要带标签、口号,反复提起。

常见四类:固定时间地点的:做直播,强调每周X几点见,做资讯类的喜欢每日早资讯/晚资讯,最经典例子就是新闻联播,风雨无阻多少年让全国人民都知道这个节目。口号类的:找工作上XX,有问题上XX……标签类的:XX说金融、XX聊中医养生……

反差噱头类的:XX(名牌大学)卖猪、辍学打工诗人……喝着咖啡就大蒜雅俗共赏。除了容易记以外,也不要让客户去猜IP是提供什么,直接告诉客户:我们这个IP能提供什么价值给到您。这个价值要货真价实的,不是流于口号。

所以传递给客户的内容一定是要真诚的、有价值的,一般来说,客户给我们的只有三次机会,这三次如果不能让客户体验到价值,那就很难再获取客户注意力了,更别提得到客户的信任。当哪天我们断了,有客户问:哎,怎么还没发XX给我呢?说明IP运营成功了一半,剩下就是时间的积累和用户互动的优化了。

5、建立关系积累粉丝

IP的形成一定不是单方面的传递,是需要互动的,与客户每互动成功一次,IP的形成就越近一步。市场上有足够的案例告诉我们,用户参与的越多,离开成本就越高,经济学上叫“沉没成本”。

其实对于客户来说,就是我的声音你们能听到,并且被认可了,不止企业需要客户的认可,客户也希望得到认可,而这都需要通过互动来实现。常见的操作方法早期就是论坛、社区、贴吧、站、小组、QQ群,后面逐渐加入微信群等私域玩法。

而当IP与客户距离越来越近时,就是检验IP的关键时刻了。

距离远可以通过各种包装让客户认可某个形象,但距离近了包装将会逐步失效,就看是否“表里如一”了。能够与客户共情的IP更能获得客户认可,而共情体现在方方面面,一旦检验成功就有机会得到粉丝,也就是我们的核心种子用户,才有可能让其产生效益。

举个例子:我们买东西网上投诉时,基本两种解决模式,一是客服先说非常理解,是我我更生气,您先说下情况,我帮你解决;二是你好请问有什么问题,麻烦发下什么材料,好的,我们转售后人员处理……两种情况,是不是第一种更让人平复心情,解决问题后还能对这家企业有不错的感官?

对于客户而言,成为“粉丝”也是在找同类交流、认可,是社交的一种,而IP就是这个社交关系中的一个连接点,提供平台串联起客户。

总结下来几个IP运营的关键点:

  • IP形象是人格化的、有温度的,人格化就代表了不完美,不完美才是真实的;
  • IP是要有辨识度的,需要反复强调,强化受众认知的;
  • IP与用户建立关系是需要真诚的,投入情感的,让用户和粉丝信任的;
  • IP的运营过程中内容为王,忠于人品,能与受众共情的;
  • IP与受众之间是需要互动的,让受众参与到IP的成长过程中。

写在最后,其实做营销也好运营也好,做得多了会逐渐发现逻辑都是一样的,用的方法都是市场营销框架这套,比如5W1H、万事先定位……这是一套不能确保让你拿满分的方法,但至少及格的逻辑。这就是知识框架、体系的力量,有了框架再去补充细节,而不是通过碎片化的认知去搭建知识大楼。

via公众号:品牌市场喵(BMO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