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互联网产品而言,裂变拉新、用户留存、唤醒用户以及流量转化是四个关键环节,贯穿整个生命周期。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影响到产品的后续运营。许多运营人员往往忽视用户留存环节,错误地认为大量流量曝光就足以支撑后续的商业转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留存的定义
通过前期的购买量或引流活动,吸引用户进入产品平台。在提供个性化服务后,一部分用户因无法满足需求而流失,另一部分选择继续使用,成为留存用户。
不同产品定位和运营策略对留存有不同理解:如电商和打车软件认为只有用户实际消费算留存,而短视频和信息流产品则认为频繁使用即留存。
留存指标有哪些?
不同类型的软件有不同的留存衡量标准,因此也有对应的留存衡量指标。目前的APP市场形势下,新APP的核心是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通常被定位为工具型应用。因此,这类产品更适合使用频次作为应用指标。今天,我们将根据这一指标进行简要分析。
1、日留存
新用户主要通过引流方式获得,他们被宣传文案吸引,选择下载APP,初次体验功能并浏览页面信息。若用户感觉APP未能满足期望,或宣传夸大,可能会立即卸载。留存率指标能清晰反映用户流失情况,通过后台数据分析可快速找到原因并进行改进,为下一轮数据测试提供支持。
2、周留存
一般来说,APP的功能设计不应该太过复杂,因为简单易上手才更符合市场需求。对于新用户而言,如果功能过于繁琐,导致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正常操作,就可能会失去耐心,最终选择删除APP。
通常情况下,新用户接触到功能并上手所需的时间约为一个星期,这段时间足够体验完整的使用流程。若用户在一个星期后仍选择继续使用,基本可以确认他们为留存用户,随后可以逐步提升他们的用户粘性,有望成为产品的活跃用户。
相反,如果用户在体验了一个星期后选择流失,可能是因为产品功能衔接不顺畅,给用户带来了不良的使用体验。运营团队可以通过短信等方式向用户索取反馈信息,并根据用户的反馈进行功能改进和完善。
3、月留存
如果一个新用户能够使用一个月后仍然选择继续使用,那必然说明对产品有了一定的认可,并且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粘性。在这个阶段,通过适当的引导,很可能会转化为产品的忠实用户,并最终实现实质性的消费行为。
然而,也存在用户流失的情况。一个月的时间足以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如果突然选择放弃,很可能是因为功能更新或运营策略的问题。